審稿人 - 盧芳廷醫師
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醫師
天天照顧和陪伴寶寶的妳,可能會感覺時間過得飛快,才一晃眼的時間寶寶就滿1歲了,這時不僅會站、會吃固體食物、認識的單字量逐漸增加,而且發音也會慢慢進步。在寶寶1~2歲的發展當中,語言和認知能力佔了重要的一席之地,若了解如何引導孩子,他們就能更早或更勇於展現語言能力。
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還是要常常使用,經常處於該語言環境,才能避免語言能力退步。
寶寶的各階段學習力發展指標,主要可以分為粗動作、細動作、語言與認知和社會互動這4類。寶寶在0~1歲的階段,是粗動作和細動作進步最明顯的時期,包括學會爬行、滾動、站立、拿取或抓握物品等等。到了1~2歲的階段,寶寶對於肌肉的掌控能力仍會持續進步,開始學會爬樓梯或奔跑,但大多數人最關心的還是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,有些父母會開始考慮是否要採行雙語教育,像是夫妻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言對寶寶說話,希望寶寶的雙語能力可以提早紮根。以下將寶寶1~2歲的各項發展指標列出,並介紹引導寶寶說話的方式。
以1歲寶寶發展進度來看,自行站立通常不成問題,有些寶寶甚至還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個幾步。此外,寶寶也能夠進行更細微或複雜的動作,像是在大人幫忙自己穿脫衣物時出一份力,或是會拿著杯子做出喝水的動作等等。
在認知和語言發展部分,寶寶會利用敲擊、搖晃、拍打或丟擲等方式,觀察周遭或拿在手中的物品,也可以聽懂簡單的指令,像是「去洗手」或「把玩具拿起來」等,還會搖頭表示不要。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發音仍不標準,但寶寶已能說出「爸爸」和「媽媽」,而且還會使用不同的音調模仿父母說話。
雖然孩子1歲之後會變得積極與人交談,但是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,卻更容易怕生或害羞,如果爸爸或媽媽等熟悉的面孔沒有在身邊,就可能感到不安而哭泣。
若寶寶已經滿1歲,卻仍無法講出爸爸媽媽等簡單的名詞、無法用動作表現拒絕,或是無法站立,則建議尋求專業診斷,改善寶寶發展偏慢的狀況。
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自己走路走得很好,甚至還能自行爬樓梯或小跑步,或是拉著玩具車或其他可以拖動的玩具走動,雖然看起來好像沒什麼,不過這代表寶寶可以同時進行粗動作及細動作,是一種明顯的進步指標。雖然動作笨拙且緩慢,但寶寶現在也已經能自己穿脫鞋子或衣服,也能正確地使用湯匙吃東西和用杯子喝水。
寶寶的語言能力會因為單字量提升,能夠說出玩具或是繪本中的物品名稱,例如車子、房子、鴨子、貓咪、狗狗等,不只如此,他也知道鼻子、耳朵和眼睛這些身體部位在哪,並且在大人講出名稱時指向正確的位置。另外,這時期的寶寶還會用筆在紙上隨意亂畫。
在社會互動部分,寶寶喜歡模仿大人做事,像是拿著奶瓶假裝餵玩偶喝奶,而且也會在有媽媽的陪伴下探索周遭環境,但有時候妳看寶寶玩得好好的,卻突然大哭扔掉玩具,代表寶寶在這階段也開始會發脾氣,發洩無法排解的強烈情緒。
如果媽媽們發現寶寶在這時期還不會走路、模仿大人、懂的字彙不超過6個,或者沒有「熟悉」的概念,對爸媽不在現場或處於陌生環境沒有什麼反應,可能代表寶寶有發展上的問題,建議帶寶寶接受專業診斷,評估並改善發展情形。
踮腳、上下樓梯和奔跑,對2歲的寶寶來說都不是難事,妳可能會看到他精力充沛地在家中跑來跑去,爬上又爬下,為了避免他們一不小心摔倒或撞到東西,建議將家中的桌角用防撞貼條包住,或者在寶寶常活動的空間鋪設軟墊及巧拼,以降低寶寶磕碰的傷害。
現在寶寶可以聽懂更加複雜的指令,例如「把椅子靠上再洗手」或是「把紙屑撿起來丟到垃圾桶」等等。寶寶對形狀和顏色也會更有概念,並且能夠加以分類,例如有些玩具會引導寶寶將不同形狀的積木,放進該形狀的空格內,而2歲的寶寶在這件事上可以做得很好。另外,語言能力持續進步的他們,開始會使用2個以上的名詞更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,並且會開始加入除了名詞以外的詞性。
在社交互動方面,2歲的寶寶很喜歡跟同儕玩耍,並且開始變得「不聽話」,可能會反抗媽媽要他做的事,不過也因為寶寶變得更加獨立,需要妳協助的事情也減少了。
假如寶寶到現在還不能講出簡單的句子、走路仍不太穩、無法理解杯子、湯匙、叉子等常見物品的用法,或者無法聽懂媽媽所給的簡單指示,則應該帶寶寶去接受醫療診斷,以幫助寶寶解決發展的問題。
在1歲寶寶學習力發展的階段,大部分寶寶能開始說出除了爸爸媽媽之外的單詞,而訓練寶寶說話技巧的最佳方式,就是多跟寶寶說話,即便寶寶沒有回應妳,但是他仍然可以從妳說的話裡,學習新的單字和發音方式,建議媽媽們可以用實況報導的方式,跟寶寶敘述妳正在進行的動作,假如妳正在幫寶寶穿衣服,妳就可以跟寶寶說:「媽媽現在要先幫妳穿衣服,衣服穿好了,再來穿褲子,腳也會冷喔!那要把襪子穿上去喔!」另外,帶寶寶出門也是跟寶寶說話的絕佳機會,像公園裡就有許多遊樂設施、小動物和植物等等,妳可以跟寶寶慢慢介紹這些東西的名稱,擴充寶寶的小小字彙庫。
如果發現寶寶仍遲遲沒有開口說話,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太少跟寶寶講話了,但假如答案為否,則建議求助專業機構診斷,幫助寶寶克服語言發展的困難。
有些家長會買英文教學影音教材給寶寶看,但其實這樣的效果很差。研究指出,1~2歲的寶寶語言發展是建立在與人的互動上,若想透過觀看或收聽英語教材讓寶寶提早扎根雙語能力,反而是徒勞。
既然如此,那如果爸媽一個負責講中文,另一個講英文跟孩子互動呢?如果爸媽都是講各自的母語,的確能創造雙語環境讓寶寶學習,但如果是一個人同時講2種語言,或者對其中一種語言並不熟練,則可能成效不彰。
不過並沒有研究指出,孩子接收2種語言會導致語言錯亂,但可以確定的是,處於雙語環境的寶寶,語言能力進步的幅度,會比處在單一語言環境的寶寶慢一點,畢竟同時要學習2種語言,本來就需要較多時間才能理解並融會貫通。
另外研究也發現,即便寶寶在幼年有接受雙語環境的刺激,但若在成長過程中不常使用另一種語言,那仍然沒辦法達到母語者的程度,因此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還是常常使用,經常處於該語言環境,才能避免語言能力退步。
至於是否要讓寶寶在幼年就接受雙語教學,還是見仁見智,若家長真的有時間和能力建立雙語環境,讓孩子接受不同語言的刺激,對於孩子未來學習語言的確有所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