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憂鬱症會持續多久?認識產後憂鬱症狀、原因,用量表進行自我檢測

產後憂鬱症會持續多久?認識產後憂鬱症狀、原因,用量表進行自我檢測

寶寶0-1歲文章
文章
1 月 12, 2022

數據顯示大約有一成的媽媽,會在產後面臨產後憂鬱症。發生產後憂鬱症,代表心理生病了需要治療,因此不需要過於擔心害怕,應該要正確面對產後憂鬱症,並尋求醫生的專業治療。本文會帶你認識產後憂鬱症的原因、症狀,即幫助你使用正確的方式自我檢測產後憂鬱。

Author(s): 審稿人 – 許世賓醫師

生產後的3-4天,媽媽如果出現情緒低落、心情不穩定的狀況,無須過於慌張,因為這屬於一種常見的產後情緒低落症狀。一般而言,產後情緒低落是暫時性的,不需要特別治療或藥物控制,會在幾天內自行好轉。

產後憂鬱症v.s. 產後情緒低落,認識產後憂鬱症的原因

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確切引發產後憂鬱症的原因,儘管產後憂鬱症的成因可能眾多且複雜,但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面向:心理層面、生理層面、其他外在關係層面。

  1. 心理層面:對自己產後身材及體重的擔心、對於做媽媽的心理壓力
  2. 生理層面:生產後的傷口疼痛、體內雌激素及荷爾蒙急遽變化、餵母乳不順利、照顧寶寶的疲勞
  3. 其他外在關係層面:與伴侶之間的關係不和睦、婆媳問題、經濟壓力、職場環境

 

除了上述的三個面向外,還有一些可能會導致產後憂鬱症的潛在因素。

  • 過去曾罹患產後憂鬱症、重度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
  • 平時有嚴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
  • 懷孕期間中曾出現憂鬱或焦慮症狀者等精神疾病
  • 懷孕或生產時出現併發症,例如妊娠高血壓、早產等
  • 家中或社會支持資源不足,例如家庭與朋友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、陪伴

剛生產完的3-4天,如果產生情緒低落、容易落淚或心情不穩定現象,通常為產後情緒低落(Postpartum blues或Baby blues)。產後情緒低落不需要特別處理或就醫,大部分在幾天內症狀就會消失。有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媽媽的情緒,引發產後情緒低落,建議家人和朋友能適時的給予關心,也較避免容易發生情緒失落的情形

 

產後憂鬱症v.s. 產後情緒低落,認識產後憂鬱症的原因

 

在過去如果媽媽有產後憂鬱症,可能無法獲得適當的幫助,但隨著近年來產後憂鬱症被社會重視,新手爸媽如果真的面臨產後憂鬱症,也比較有資源及管道尋求幫助治療。因此呼籲新手爸媽,面對產後憂鬱症不要太過害怕、逃避,應該要以健康的心態看待產後憂鬱症,並且正視生病的事實。

 

衍伸閱讀:<瞭解產前憂鬱症症狀,以及如何舒緩產前憂鬱症?

 

常見的產後憂鬱症症狀,一成的媽媽有機會面臨產後憂鬱
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統計,大約有30-80%的媽媽產後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,約有10%的媽媽則有機會罹患產後憂鬱症。相較於產後憂鬱症,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較為輕微,持續的時間較短。產後情緒低落的症狀有:焦慮、心情低落、脾氣暴躁、疲憊、容易落淚、失眠、頭痛、做惡夢……等。

而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則有:

  • 長時間感覺悲傷與心情低落
  • 食慾不振、食慾增加
  • 失眠、不容易入睡,白天容易感到睏
  • 強烈煩躁不安感,或是感到焦慮、難以專心,不想與他人接觸
  • 缺乏活力,無止盡的疲勞感
  • 對外在世界失去興趣,失去生活目標,連平常喜歡做的事情都提不起興趣
  • 容易感到內疚、絕望或自責
  • 容易情緒起伏很大,並會遷怒身邊親近的人
  • 覺得寶寶很陌生、難以親近,覺得寶寶是個負擔,出現厭煩的感覺
  • 出現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念頭

 

善用產後憂鬱症量表,適時自我檢測

產後如果察覺自身長時間的情緒低落,或是開始出現疑似產後憂鬱症的症狀時,建議先做產後憂鬱症量表,適時的自我檢測,才不會耽誤治療時間。如果測結果是建議就醫,也應該立即尋求醫生的專業協助,切勿自己處理,產後憂鬱症是需要醫生的幫助才能得到改善。

產後憂鬱症最常見的自我檢測方式,就是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。目前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是全世界公用評估孕期及產後檢測的量表,儘管名稱為產後憂鬱量表,事實上在懷孕期間,大約孕期26週後就能使用。透過量表的自我檢測,能夠即時了解媽媽目前的身心狀況,身邊親友也能給予相對應的協助。

填寫產後憂鬱症量表自我檢測時,建議評估過去7天的情緒綜合回答,並非只以當天或當下的情緒、感受做填答。以下表格為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,提供給有需要的媽媽先行自我檢測產後憂鬱症。

 

產後憂鬱症量表自我檢測

(資料來源: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)

 

治療產後憂鬱症的方式: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

產後憂鬱症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,這兩項治療方式為主,而心理治療能分為以下三種:

  • 引導患者自我幫助:藉由治療師的幫助,讓產後憂鬱症患者閱讀紙本教材或線上課程。課程內容主要是在說明患者可能遇到的問題,治療師會提供患者解決的方式、建議。一般而言,課程會進行9-12週。
  • 認知行為治療:治療師會幫助產後憂鬱症患者分析想法,並與患者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。認知行為治療的模式可能是一對一,也可能是團體進行,通常療程會持續 3-4 個月。
  • 人際心理治療:讓產後憂鬱症患者透過與治療師的討論、談話,確認患者與家人、朋友或伴侶的關係,並分析問題狀況,釐清這些問題與憂鬱情緒的關聯。人際心理治療的療程大概為期 3-4 個月。

而產後憂鬱症的藥物治療,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,平衡大腦中影響情緒變化的化學物質,以減緩憂鬱症狀。服用抗憂鬱劑能幫助緩解情緒低落、易怒、注意不集中與失眠等症狀,讓產後憂鬱症患者恢復正常生活。

特別提醒正在哺乳的媽媽,應該主動告知醫生。如果對產後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有相關疑問,也建議詢問醫生,以確保獲得最正確、詳細的資訊。

 

如何預防產後憂鬱症?兩種方式遠離產後憂鬱

儘管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到能有效預防產後憂鬱症的作法,但仍然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,遠離產後憂鬱症。

 

1.找到屬於自己的同溫層

成為父母是一個不同的身分,生活的角色轉換上可能會出現落差或不適應,尤其是新手爸媽更容易感到手足無措。因此建議可以上網尋找父母的相關社團,或是適時的抒發自己的情緒,尋找適合的釋放壓力方式,不要讓壓力一直累積。

2.轉移注意力,讓自己有喘息的時間

照顧剛出生的新生兒會耗費大量的精力,因此建議可以適時的轉移注意力,或是在照顧寶寶的空檔,多休息、做自己的事。盡量不要讓生活全部都是寶寶,或各種家事,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時間,無論時間長短,都仍要有能喘息的時間。

 

衍伸閱讀:<當媽後的生活不孤獨!孩子的活力是最強大的動力

 

如何預防產後憂鬱症?兩種方式遠離產後憂鬱

 

常見的產後憂鬱症Q&A

Q1產後憂鬱症會持續多久?
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提供的資料,產後情緒低落通常在幾天內就會自行消失、緩解。而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則會持續數周至數個月,依據個人情況而定。若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已出現超過兩周,建議應該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。

 

Q2產後憂鬱症只會發生在媽媽身上嗎?

過去認為只有生產完的媽媽才會得產後憂鬱症,然後隨著醫療科技及社會大眾對產後憂鬱症的認識,發現男性也有可能有產後憂鬱症。而相較於媽媽的產後憂鬱症通常會在產後三個月內出現,爸爸的產後憂鬱症發生的時間較晚,但大多在一年內會出現。

 

重點摘要:

  • 產後的3-4天若出現情緒低落、心情不穩的狀況,是一種常見的產後情緒低落症狀
  • 產後憂鬱症的原因眾多且複雜,大致可分為心理、生理、其他外在關係三個層面
  • 大約有10%的媽媽會面臨產後憂鬱症
  • 如有長時間感受到情緒低落,或出現產後憂鬱症的相關症狀,建議先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自我檢測

 

參考

  • 認識產後憂鬱症 (link)
  • 如何因應情緒低落或產後憂鬱症 (link)
  • Perinatal Depression (link)
  • 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-台南市衛生局 (link)
  • 產後憂鬱量表-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(link)

 

媽咪迎新禮 立即免費領取

推薦內容

View details 4個月寶寶發展指標與育兒大全:會坐會翻身,動作變更靈活了!
文章
4個月寶寶發展指標與育兒大全

4個月寶寶發展指標與育兒大全:會坐會翻身,動作變更靈活了!

在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,他們漸漸能控制自己身體的力量,從興奮揮動手腳,手掌能自在地抓握,到寶寶嘗試獨自翻身,這些行為都是和學習發展的串聯程度有關係。本文將整理4個月寶寶發展特徵,幫助爸爸媽媽認識4個月寶寶發展進程,更了解寶寶這段時間的行為變化狀況。

View details 4~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!寶寶也想換換口味
文章
4~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!寶寶也想換換口味

4~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!寶寶也想換換口味

寶寶4~6個月大時,便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,在副食品的選擇上,以流質和泥狀食物為主,可以將地瓜、高麗菜、稀飯等打成泥餵給寶寶吃,但不要加入任何調味料。蜂蜜和果汁可能是許多人的愛,但不適合1歲前的寶寶食用。

View details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?照顧及預防嬰兒腹瀉須知
文章
寶寶發燒怎麼辦

寶寶拉肚子怎麼辦?照顧及預防嬰兒腹瀉須知

有時候發現寶寶的便便水水稀稀的,擔心寶寶是不是吃壞東西,是拉肚子的情況。其實寶寶的排便情況,還取決於是喝母奶還配方奶。判斷寶寶拉肚子與否,是看寶寶便便的狀況,再與之前做比較,才能得出結論。

審稿人 - 盧芳廷醫師, 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醫師

View details 寶寶發展里程碑有哪些?奠定初生嬰兒發展關鍵
文章
寶寶發展里程碑

寶寶發展里程碑有哪些?奠定初生嬰兒發展關鍵

寶寶成長里程碑有哪些?嬰幼兒成長指標分成:粗動作、精細動作、語言認知和社會互動,寶寶的四項成長指標變化就是成長里程碑。本文將成長指標表詳細列出,也提供增加寶寶學習力的營養參考。

審稿人 - 盧芳廷醫師, 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醫師

View details 新生兒教育與寶寶發展指標:關鍵是"互動"及"鼓勵"
文章
寶寶發展指標

新生兒教育與寶寶發展指標:關鍵是"互動"及"鼓勵"

1歲前是新生兒教育促使學習力發展的黃金時期,鼓勵和微笑有助於寶寶發展,而寶寶教育發展指標表現在各感官上又是如何呢?

審稿人 - 盧芳廷醫師, 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醫師

View details 哺餵母乳分泌不足或塞奶怎麼辦?哺乳常見5症狀與緩解方式
文章
哺餵母乳常見問題

哺餵母乳分泌不足或塞奶怎麼辦?哺乳常見5症狀與緩解方式

遇到塞奶很不舒服?餵母乳常見的5種症狀有:母乳乳汁分泌不足、脹奶、塞奶硬塊、乳頭痛、胸部痛等。該怎麼辦?別著急,透過注意塞奶食物和哺乳事項,讓媽媽們緩解這些症狀!

審稿人 - 周佳謙醫師, 天給聯合婦幼診所 婦產科醫師

View details 嬰兒吐奶、溢奶怎麼辦?幾招改善寶寶吐奶/溢奶/嗆奶狀況
文章
如何預防溢奶吐奶嗆奶

嬰兒吐奶、溢奶怎麼辦?幾招改善寶寶吐奶/溢奶/嗆奶狀況

在餵奶之後,嬰兒吐奶、溢奶或嗆奶不時會發生,多半是因為寶寶在喝奶時吸入過多空氣。本文將替媽媽們分別介紹常見的嬰兒吐奶、溢奶、嗆奶反應,以及幾個解決寶寶吐奶的小方法。

審稿人 - 周彥怡醫師, 禾馨怡仁婦幼中心 小兒科醫師,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、中國醫藥大學醫藥系學士

View details 餵母乳準備:這樣吃,奠定寶寶學習力與保護力
文章
哺餵母乳營養很重要

餵母乳準備:這樣吃,奠定寶寶學習力與保護力

哺乳期間,為了分泌營養均衡的母乳,媽媽們需要保持飲食均衡,除了多攝取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之外,也可以適量搭配營養補充品,如LC40益菌和DHA藻油,不僅有助健康維持,更可奠定寶寶的學習力和保護力。

審稿人 - 邱敏甄營養師, 大安婦幼醫院 營養師

View details 從新生兒便便,瞭解寶寶常見的腸胃不適與腸胃發展狀況
文章
寶寶腸胃不適

從新生兒便便,瞭解寶寶常見的腸胃不適與腸胃發展狀況

由於嬰兒腸胃發展未完全,容易受到刺激而讓寶寶腸胃感到不適,媽媽們可以透過觀察新生兒便便的顏色,了解寶寶腸胃功能有無異狀。

審稿人 - 周彥怡醫師, 禾馨怡仁婦幼中心 小兒科醫師,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、中國醫藥大學醫藥系學士

View details 吃副食品排便不順?寶寶副食品推薦這樣吃!
文章
4~6個月開始接觸副食品!寶寶也想換換口味

吃副食品排便不順?寶寶副食品推薦這樣吃!

寶寶4~6個月大時,便可以開始嘗試副食品,在副食品的選擇上,以流質和泥狀食物為主,可以將地瓜、高麗菜、稀飯等打成泥餵給寶寶吃,但不要加入任何調味料。蜂蜜和果汁可能是許多人的愛,但不適合1歲前的寶寶食用。

審稿人 - 周彥怡醫師, 禾馨怡仁婦幼中心 小兒科醫師,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、中國醫藥大學醫藥系學士

View details 餵母奶會懷孕嗎?懷孕哺乳要格外小心
文章
懷孕哺乳中的母親

餵母奶會懷孕嗎?懷孕哺乳要格外小心

懷孕哺乳常見問答一次大公開:餵母奶會懷孕嗎?在哺乳期懷孕的話,需要注意什麼,才能同時照顧好哺乳中的寶寶和肚子裡的胎兒?

審稿人 - 周佳謙醫師, 天給聯合婦幼診所 婦產科醫師

View details 寶寶厭奶怎麼辦?少量多餐應對厭奶期症狀
文章
寶寶厭奶該怎麼辦

寶寶厭奶怎麼辦?少量多餐應對厭奶期症狀

當寶寶發生厭奶現象怎麼辦?怎樣才算厭奶症狀?寶寶喝多少才算正常?媽媽們該怎麼應對厭奶期?這時請別強迫寶寶喝奶,可以採取以下對策來改善...

審稿人 - 周彥怡醫師, 禾馨怡仁婦幼中心 小兒科醫師,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、中國醫藥大學醫藥系學士

View details 寶寶長牙順序時間不可不知~長牙口腔清潔很重要!
文章
寶寶長牙順序

寶寶長牙順序時間不可不知~長牙口腔清潔很重要!

寶寶長牙順序的時間會受基因影響而不太一樣,但一般而言會在4~7個月左右開始。本文將介紹寶寶長牙時間、順序、症狀,以及長牙時如何清潔口腔的方法。

審稿人 - 周彥怡醫師, 禾馨怡仁婦幼中心 小兒科醫師,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、中國醫藥大學醫藥系學士

View details 嬰兒哭不停怎麼辦?找出哭泣原因很重要
文章
安撫哭鬧不停的寶寶

嬰兒哭不停怎麼辦?找出哭泣原因很重要

嬰兒哭鬧不停時,首先想到的原因通常是肚子餓或是尿布濕了,然而心理和生理因素,也可能使嬰兒哭不停。一起來了解造成嬰兒哭鬧的可能原因和安撫方法吧!

審稿人 - 盧芳廷醫師, 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醫師

View details 避免嬰兒過敏體質~寶寶的飲食及居家環境是關鍵
文章
避免嬰兒過敏體質

避免嬰兒過敏體質~寶寶的飲食及居家環境是關鍵

嬰兒過敏體質很可能是家族遺傳,不過自然產和親餵母乳還是可以降低寶寶過敏的機率。平時在照顧寶寶時,也要記得每星期清洗被褥,如果要給寶寶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,爸媽也要特別注意寶寶吃完後的身體狀況。

審稿人 - 邱敏甄營養師, 大安婦幼醫院 營養師

View details 嬰兒起紅疹子發癢抓不停?了解常見寶寶皮膚狀況
文章
寶寶皮膚敏感

嬰兒起紅疹子發癢抓不停?了解常見寶寶皮膚狀況

濕疹造成的皮膚問題不只困擾大人,也同樣會發生在寶寶身上,尤其寶寶不像大人忍耐度那麼高,常常感覺癢就不停地用小手拚命抓,等到媽媽們注意到時,可能早就把小臉或身體其他部位抓出一道道傷口了。如果爸媽能認識這些常發生在寶寶身上的皮膚狀況,並學習如何避免和解決,不僅能讓寶寶保有水嫩的肌膚,也能降低寶寶因不適而哭鬧的機會。

審稿人 - 盧芳廷醫師, 彰化基督教醫院 小兒科醫師

View details 3大母乳營養成分解析,帶你了解母乳其實是「活的」
文章
母乳是活的

3大母乳營養成分解析,帶你了解母乳其實是「活的」

母乳由脂肪、醣類、蛋白質三大核心成分所組成,都是寶寶成長時必要的營養,而且母乳成分還具備關鍵的活性因子,其中又以「gsMO」即乳源之神經節苷脂(Gangliosides)和α-lac(α-乳白蛋白)兩項最重要。

審稿人 - 邱敏甄營養師, 大安婦幼醫院 營養師

View details 3個月寶寶發展指標與育兒大全:寶寶會對我微笑、手腳更有力氣了!
文章
3個月寶寶發展指標與育兒大全

3個月寶寶發展指標與育兒大全:寶寶會對我微笑、手腳更有力氣了!

3個月寶寶有特定的行為發展特徵,因此爸爸媽媽應該要了解寶寶成長里程碑,隨時注意寶寶的成長變化狀態,提升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與對人的互動,並讓寶寶適時補充學習營養,以培養感覺統合能力,加強大腦發展的溝通與連結,有助於3個月寶寶的成長進程發展。

View details 新生兒打噴嚏是感冒嗎?解析嬰兒打噴嚏5大原因、改善方法
文章
新生兒打噴嚏是感冒嗎?解析嬰兒打噴嚏5大原因、改善方法

新生兒打噴嚏是感冒嗎?解析嬰兒打噴嚏5大原因、改善方法

「哈啾!」寶寶的噴嚏聲總令父母十分緊張,擔心寶寶是不是感染了感冒或過敏性鼻炎?父母發現孩子開始打噴嚏時,應先多加觀察寶寶的狀況,才能幫助減緩寶寶鼻子不適感。